如何判断一款医疗器械是否属于免临床目录范围
来源:医疗器械注册代办 发布日期:2025-05-19 阅读量:次
医疗器械注册过程中,临床评价是决定产品能否上市的关键环节。对于符合条件的产品,免于临床试验能大幅缩短注册周期并降低成本。国家药监局发布的《免于进行临床评价医疗器械目录》(以下简称《目录》)是判断的核心依据,2025年最新版目录已明确豁免范围。以下从五个步骤详细说明如何判断产品是否属于免临床目录范围。
第一步:核对产品与目录描述
打开国家药监局官网,查询最新版《免于进行临床评价医疗器械目录(2025年)》,逐项对比产品名称、结构组成、预期用途和适用范围。例如目录中“一次性使用手术刀片”要求材料为碳素工具钢或合金工具钢,且以无菌形式提供。如果申报产品在材料、功能、灭菌方式等细节与目录完全一致,即可初步判定属于免临床范围。需特别注意目录中的限制条件,例如带有计量功能的器械即使名称匹配,仍可能需补充临床验证数据。
第二步:评估产品风险等级
根据《医疗器械分类规则》,一类器械风险最低,通常直接豁免临床试验;二类、三类器械需进一步核查是否符合目录中的豁免条件。例如部分二类无源手术器械(如止血夹)若以灭菌包装提供且用途未改变,即使管理类别升级仍可能免临床。但若产品属于高风险植入物或介入器械,即使名称与目录匹配,仍需结合具体技术指标判断。
第三步:分析产品创新性与差异性
若产品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或新作用机理,即使名称与目录中某产品相似,也不属于豁免范围。例如普通电子体温计在目录内,但新增蓝牙传输功能的可穿戴体温计因改变数据传输方式,需验证稳定性而无法豁免。此外,适用范围扩大(如从成人扩展到儿童)或性能指标超出目录标准(如精度要求更高),均需开展临床试验。
第四步:咨询专业机构或监管部门
当企业对目录理解存在疑问时,可联系省级药监局或专业服务机构(如思途CRO)获取指导。例如穿刺器未在目录中明确列出,但若其结构、材料与目录中“腹腔镜手术器械”高度一致,可通过技术等效性论证申请豁免。监管部门会结合产品技术文档和对比资料给出最终结论。
第五步:参考同品种医疗器械数据
对于未列入目录但已有同类产品上市多年的器械,可通过同品种比对路径豁免临床试验。例如某品牌血压计虽不在目录内,但其他品牌同类产品已通过临床验证且无严重不良事件,企业可提交对比报告证明其安全有效性。需注意,对比需涵盖基本原理、材料、性能等核心参数,并提供差异不影响安全性的证据。
通过以上五步系统分析,企业可准确判断医疗器械是否属于免临床目录范围,从而高效完成注册申报。实际操作中需实时关注目录更新(如国家药监局2023年第33号通告动态调整),并严格遵循《列入免于临床评价医疗器械目录产品对比说明技术指导原则》提交完整资料。

站点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本站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
郑州思途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医疗器械产品政策与法规规事务服务,提供产品注册备案申报代理、临床试验、体系建立辅导、分类界定、申请创新办理服务。
行业资讯
知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