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注册单元划分概述——注册单元划分常见问题解答
从事医疗器械注册的小伙伴们可能都为同一个问题苦恼过,那就是医疗器械注册单元的划分。企业所设计开发出的产品,其所包含的产品范围,是否可通过一个注册单元完成注册,从而
来源:医疗器械注册代办 发布日期:2024-10-20 阅读量:次
辐射灭菌是无菌医疗器械产品灭菌的常用手段,具有速度快、耗能低、无毒物残留、不污染环境等优点。但在实际检查中发现,部分企业对医疗器械辐射灭菌的认识水平还有待提升,现通过案例进行深度剖析,并提出观点和解决办法,供全省系统和企业参考借鉴。
检查时发现,企业生产的关节置换植入物——髋关节假体(股骨柄)经粗洗、精洗、密封初包装后,部分批次产品放置1个月再进行辐射灭菌。对此,企业未进行评估,也未明确规定“产品密封初包装至辐射灭菌前的最长储存时间”。
《医疗保健产品灭菌 辐射 第1部分:医疗器械灭菌过程的开发、确认和常规控制要求》(GB 18280.1-2015)中规定,“生物负载指的是一件产品和/或无菌屏障系统上和/或其中活微生物的总数”“保证产品在提交灭菌时的状态及其生物负载是可控的;获得并利用生物负载数量和/或抗力的信息建立灭菌剂量;灭菌剂量的持续有效性应用如下方式证明:确定生物负载以监视与生物负载规定限度相关的产品中存在的微生物数量”。
一方观点认为,髋关节假体(股骨柄)为不锈钢材质,经粗洗、精洗后,其表面已不存在微生物生长需要的碳源,且在十万级洁净区内进行密封初包装,因此不需要对产品生物负载情况进行评估。
另一方观点认为,一是髋关节假体(股骨柄)虽是不锈钢材质并经粗洗、精洗,但未经灭菌处理,且其工序环境均非无菌生产操作区,仍存在微生物污染风险;二是产品密封初包装后至辐射灭菌前,部分批次产品储存最长时间为1个月,期间产品生物负载数量可能发生较大变化,进而影响辐射灭菌的有效性,因此企业应设定密封初包装到灭菌前的最长储存时间,以便控制灭菌前产品生物负载。
企业提交了评价报告,以产品系不锈钢材质且经清洗为由,认为“无需规定产品辐射灭菌前的最长储存时间”。与相关专家讨论后认为,虽然企业推论有一定理论依据,但缺少相应验证数据,无法支持其生产活动能够满足相应条件。
要求企业:一是对产品生物负载情况进行评估,并结合评估数据情况,规定辐射灭菌前最长储存时间;二是在后续生产中定期监测生物负载情况,并视需要结合数据调整储存时长。
检查时发现,企业对关节置换植入物——髋关节假体(股骨柄)采用双层包装,内层为敞口的聚乙烯袋,外层为密封的阻隔袋。企业在进行生物负载测定时,仅计算了产品及内包装聚乙烯袋内表面的生物负载之和,未包括外层密封的阻隔袋等相关情况。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 第1部分:材料、无菌屏障系统和包装系统的要求》(GB/T 19633.1-2015)规定,无菌屏障系统指的是防止微生物进入并能使产品在使用地点无菌取用的最小包装;无菌屏障系统和预成形无菌屏障系统,应符合“密封和/或闭合应形成微生物屏障”的要求。
一方观点认为,髋关节假体(股骨柄)包装在聚乙烯袋里,不与外层的阻隔袋接触,测定生物负载时无需包括外层密封的阻隔袋。
另一方观点认为,辐射灭菌是根据产品总体的生物负载确定灭菌剂量,应当将无菌屏障系统内(包括阻隔袋内表面、聚乙烯袋内外表面及产品)的生物负载全部纳入,以保证灭菌有效性,因此该产品的生物负载数据评估不充分。
针对企业提供的辐射灭菌确认报告,经与相关专家讨论后认为:一是应当将阻隔袋内表面、聚乙烯袋内外表面及产品的生物负载全部纳入评估,企业应重新开展灭菌确认;二是外层密封的阻隔袋为产品的无菌屏障系统,应进行外观、封合强度、封合完整性测试等试验,以证明灭菌后的阻隔袋具有微生物屏障的能力。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辐射灭菌在我国医疗器械领域使用比例逐年提高。但由于医疗器械产品种类繁多、结构成分不一、包装形式多样,大家对辐射灭菌具体要求易出现不同理解。对此,建议:
一、正确认识灭菌确认必要性。灭菌确认时需对灭菌前产品生物负载情况进行检测,不但要考量产品的微生物数量是否始终处于可接受水平,还要分析微生物的具体种类及其辐射抗力,从而最终决定科学的灭菌剂量,避免剂量不足导致不能达到所需的无菌保证水平。案例1中,企业对产品的染菌风险判断虽然有一定理论依据,但缺少验证数据,无法证明“产品可放置长达1个月”。
二、全面理解灭菌确认指导意义。除了科学选择灭菌方式外,灭菌确认更重要的意义是“指导后续生产活动”,即企业结合生产验证情况加强人员操作、设施设备、生产工艺、物料、公用系统等环节生产管理,从而持续保持合规状态,确保灭菌前产品的生物负载稳定符合预期目标。基于此理念,才要求案例1中的企业开展验证并定期监测,避免异常状况(如环境微生物种类发生变化)出现,导致产品生物负载乃至对灭菌效果产生不利影响。
三、综合做好无菌产品全生命周期的风险管理。无论无菌医疗器械产品的特性、使用方式等有何不同,其风险性始终比普通医疗器械要高。因此,产品使用前始终处于无菌状态,是无菌医疗器械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关键,这也正是案例2中要求“外层密封的阻隔袋(无菌屏障系统)必须开展外观、封合强度、封合完整性测试等试验”原因。同时,对于与血液循环系统接触的医疗器械产品而言,除无菌外还要严控细菌内毒素(往往是过多细菌在灭菌过程释放产生),而辐射灭菌无法清除细菌内毒素,此时“控制好灭菌前产品的生物负载”就尤为重要。
来源 :浙江省药品检查中心
站点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本站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
郑州思途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医疗器械产品政策与法规规事务服务,提供产品注册备案申报代理、临床试验、体系建立辅导、分类界定、申请创新办理服务。
从事医疗器械注册的小伙伴们可能都为同一个问题苦恼过,那就是医疗器械注册单元的划分。企业所设计开发出的产品,其所包含的产品范围,是否可通过一个注册单元完成注册,从而
医疗器械的使用寿命是指医疗器械从规划、设计、生产、销售、安装调试到使用、维修、维护检测、报废的全过程。而医院使用的医疗器械的应用质量和安全管理在整个寿命过程中占重
刚接触医疗器械CRO行业的小伙伴,在学习文件法规资料的同时,常看到一些英文类专业名词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下面,一起看看常见的医疗器械临床试验专业术语......"
随着医疗器械出口的日益增长,根据市场的需求各医疗器械生产厂商需要符合国家和地区的质量体系法规越来越多,所以经常会碰到出处于不同法规或标准的一些比较容易混淆的概念及
2019年5月31日,国家药监局发布了《关于实施医疗器械注册电子申报的公告(2019年第46号)》,从2019年6月24日正式实施电子申报,从11月1日起提交国家局的注册资料都需要按照电子申报目录
众所周知,医疗器械分为三类,一类采用备案制,二三类采用注册制管理,等级越高,管理越严格。一类医疗器械都是免临床的,因此备案工作比较简单不繁琐。而二三类医疗器械除免临床产品
临床试验得出正确的结论需要严谨的试验设计,双盲随机平行对照临床试验仍是证据等级最高的原始研究。根据《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设计指导原则》(2018年第6号)(下称《原则》),随
医疗器械注册证是依照法定程序,对拟上市销售、使用的医疗器械的安全性、有效性进行评价,决定同意其销售、使用后发放的证件,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统一制定。"
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50号),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时需要提交产品的检测报告,并且注册申请资料中的产品检测报告应当由具有承检资格的医疗器械检验机构出具
我们都知道,一个医疗器械产品想要上市销售除了办理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外,还需要办理医疗器械注册证,而三类医疗器械产品又属于风险级别最高,管控级别也最严,那么三类医疗器械产品
行业资讯
知识分享
八年
医疗器械服务经验
联系思途,免费获得专属《落地解决方案》及报价
咨询相关问题或咨询报价,可以直接与我们联系
思途CRO——医疗器械注册临床第三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