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C如何与研究者、CRA、机构伦理等多方达成有效沟通?
何所谓沟通?沟者,构筑管道也;通者,顺畅也。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沟通的目的是让对方达成行动
来源:医疗器械注册代办 发布日期:2025-07-25 阅读量:次
重组胶原蛋白,这几年在医疗美容、创面修复这些领域可真是火得不行。为啥?因为它比传统的动物源胶原蛋白更安全(不用担心病毒啥的)、更可控,效果也杠杠的。不过,这好东西要作为医疗产品上市卖,首先得弄清楚它归谁管、按什么级别管,这就是咱们常说的“管理类别”。这步要是搞错了,后面注册申报可就全乱套了,白费功夫还耽误事。所以啊,今天咱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怎么给重组胶原蛋白类医疗产品“定类别”。这事儿啊,国家药监局专门在2021年发了份文件《重组胶原蛋白类医疗产品分类界定原则》(通告2021年第27号),就是咱的“尚方宝剑”。咱下面说的,都围绕这个文件来。
首先啊,咱得先搞清楚这产品到底属不属于医疗器械管。别一上来就琢磨是二类还是三类,那得是确定了它归医疗器械管之后的事儿。
怎么判断呢?核心就看两点: 这产品是干啥用的?(预期用途)和 它靠啥达到这个效果?(作用机制)。
1.举个例子,如果这个重组胶原蛋白产品,它主要的宣传和设计就是为了诊断、预防、治疗、监护、缓解疾病或者损伤,或者是为了补偿身体结构功能的缺陷,那它大概率就属于医疗器械的范畴了。比如,拿来修复烧伤烫伤的创面敷料,或者打进皮肤里填充皱纹的凝胶,这妥妥的就是医疗器械的目的。
2.但是呢,如果它里面除了重组胶原蛋白,还添加了明确的药物成分(比如抗生素、生长因子啥的),而且这个药物成分是起主要治疗作用的,那这产品就可能被划为“药械组合产品”,得按药品或者组合产品的特殊规则来管了,不能简单按医疗器械走。这就复杂了,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还有一种情况,如果这个产品虽然叫“医疗产品”,但它实际的作用机制和预期用途,压根儿不符合上面说的医疗器械定义。比如说,它主要就是个普通的保湿护肤品,虽然用了重组胶原蛋白,但没宣称啥特别的医疗功效,那它可能就不作为医疗器械管理了,该归化妆品就归化妆品管。这步判断错了,后面全白搭。
好了,经过第一步的“海选”,咱确定了这个重组胶原蛋白产品确实是按医疗器械来管理。那接下来,就是最关键的一步:给它定个“级别”,也就是管理类别。这个级别直接决定了注册申报的难度、时间和监管的严格程度。记住一个大原则:重组胶原蛋白类医疗器械的管理类别,最低也是第二类,不可能按一类管。为啥?因为风险相对较高嘛。
具体定二类还是三类,主要看这几个方面: 这玩意儿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材料特性)、长啥样?(结构特征)、具体用来治啥病/解决啥问题?(预期用途)、怎么用?(使用形式)。咱结合常见的应用场景来说:
1.场景一:当“无源植入物”用。啥叫无源植入物?简单说就是那些不靠电源、也不往身体里打能量,就是放进去或者埋进去的材料。比如用来填充乳房、垫下巴、或者修复骨缺损的重组胶原蛋白材料。只要是用作无源植入物,甭管吸收不吸收,一律按最高级别——第三类医疗器械管理!为啥这么严?因为放身体里面去了,风险最大啊。
2.场景二:当“止血材料”或者“防粘连材料”用。比如手术中用来止血的海绵,或者防止术后组织黏连的膜。这时候,关键就看它会不会被身体吸收以及用在哪儿:
(1)如果这个材料能被身体部分或者全部吸收掉,或者是直接用在身体里面的(比如腹腔手术止血),那对不起,风险高,还是得按第三类管。
(2)如果这个材料不会被身体吸收,而且仅仅用在身体表面(比如皮肤表面割伤的小口子止血),那风险相对可控,可以按第二类医疗器械管理。
3.场景三:当“医用敷料”用。这是现在重组胶原蛋白应用最火的一块,各种“胶原贴”、“敷料”。怎么分类呢?
(1)核心看它接触的创面深度和吸收性。如果产品宣传用于慢性创面(比如老烂腿、糖尿病足溃疡),或者会接触到真皮深层甚至更深组织的创面,或者虽然用于普通创面但材料本身会被人体吸收,那通常风险较高,需要按第三类管理。
(2)反过来,如果这个敷料明确不会被人体吸收,而且只用于非慢性创面(比如普通擦伤、浅二度烧伤、医美术后修复),并且不接触真皮深层及以下组织,那就可以按第二类医疗器械来申报。网上很多讨论的“二类械字号面膜”能批下来,基本就是符合这个条件。
类别(二类或三类)定下来了,还没完呢。咱还得给它找个“身份证号”,也就是分类编码。这个编码决定了产品在《医疗器械分类目录》里的具体位置,也关联着需要提交哪些技术资料。
1.分类编码怎么找?得根据你产品的具体预期用途,去翻《医疗器械分类目录》这个大部头。比如,如果是止血材料,就去目录里找“14 注输、护理和防护器械”下面的相关子目录;如果是创面敷料,也在这个大类下面找对应的。这一步有时候需要点经验,或者咨询专业人士/药监部门。
2.确定了类别(二类或三类)和分类编码,注册申报的路径也就清晰了:
(1)按第三类管理的,得向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提交注册申请,审批最严格,时间也最长。
(2)按第二类管理的,则是向产品生产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交注册申请,相对国家局会快一些。
你看,给重组胶原蛋白类医疗产品定类别,其实是个有章可循的“技术活”,关键就是吃透那份《重组胶原蛋白类医疗产品分类界定原则》(2021年第27号)。咱再捋一遍核心步骤:
1.先定性:看预期用途和作用机制,确定它到底属不属于医疗器械管?是纯器械?还是药械组合?或者压根儿不是器械?这是基础。
2.再定级:确定归器械管后,结合材料、结构、用途、用法,最低按二类起。重点看应用场景——植入物必三类;止血防粘连看吸收和体内外用;敷料看创面类型和吸收性。
3.后编码:根据具体用途查《分类目录》定编码,明确注册路径(报国家局还是省局)。
整个过程,核心就是风险控制。药监局把规则定得这么细(比如体内用、植入用、会被吸收的通通归三类),就是为了确保产品的安全有效,让咱老百姓用着放心。企业在研发产品前,务必先把这分类问题琢磨透,能省掉后续一堆麻烦,少走弯路,产品上市的路也能更顺畅。希望这篇大白话的解析,能帮你把这关键一步整明白!
站点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本站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
郑州思途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医疗器械产品政策与法规规事务服务,提供产品注册备案申报代理、临床试验、体系建立辅导、分类界定、申请创新办理服务。
何所谓沟通?沟者,构筑管道也;通者,顺畅也。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沟通的目的是让对方达成行动
初次申请消字号备案,总会遇到磕磕绊绊的问题,常见的有申请流程、申请资料、申请周期等问题,本文将对申请消字号产品流程及费用简单概述,对即将进入消毒产品行业的企业做一
临床研究协调员(全称Clinical Research Coordinator,简称CRC):指经主要研究者授权,在临床试验中协助研究者进行非医学性的相关事务性工作,是临床试验的参与者。 临床试验现场管理组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于作为CRC的我们,自认为对CRA其实已经很了解了,但是在我们工作过程有一个角色平时接触不到,但是却又绕不开躲不过,尤其是面对满屏EDC query的
从事医疗器械注册的小伙伴们可能都为同一个问题苦恼过,那就是医疗器械注册单元的划分。企业所设计开发出的产品,其所包含的产品范围,是否可通过一个注册单元完成注册,从而
医疗器械的使用寿命是指医疗器械从规划、设计、生产、销售、安装调试到使用、维修、维护检测、报废的全过程。而医院使用的医疗器械的应用质量和安全管理在整个寿命过程中占重
脱落是每个临床试验中都会出现并且也最让人头痛的现象。但是是什么原因引起脱落而我们怎么才能减少脱落呢?那么我们来谈一下,项目中常见的脱落问题,希望能为各位项目人员提
生物样品分析在临床试验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临床试验研究中一个关键的环节,在临床试验过程中,CRC很多时候也会被授权参与生物样本的管理,因此我们小伙伴们也要掌握这项
随着医疗器械出口的日益增长,根据市场的需求各医疗器械生产厂商需要符合国家和地区的质量体系法规越来越多,所以经常会碰到出处于不同法规或标准的一些比较容易混淆的概念及
中心筛选访视,即PSV(Pre-study Visit)或SSV(Site selection visit) ,是CRA到研究中心第一次正式的拜访。 中心筛选访视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评估研究中心是否符合项目组和临床试验的要求,为
行业资讯
知识分享
八年
医疗器械服务经验
联系思途,免费获得专属《落地解决方案》及报价
咨询相关问题或咨询报价,可以直接与我们联系
思途CRO——医疗器械注册临床第三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