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思途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官网!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合规技术咨询服务

注册备案 · 临床试验 · 体系建立辅导 · 分类界定 · 申请创新

186-0382-3910
186-0382-3910
全部服务分类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知识分享

导管固定装置按第几类医疗器械管理

来源:医疗器械注册代办 发布日期:2025-07-25 阅读量:

聊一个医疗器械注册领域里挺常见但又容易让人犯嘀咕的问题:导管固定装置,它到底该按第几类医疗器械来管呢?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其实里面门道不少,关系到产品上市前要走什么程序,企业得准备哪些材料。别急,咱们一步步搞清楚。

导管固定装置按第几类医疗器械管理(图1)

第一步:核心判断点——接触不接触创口?

说到底,导管固定装置的管理类别,最关键的核心判断点就在于:它用的时候,会不会接触到患者的创口?这个“创口”指的是皮肤或粘膜破损的地方,比如手术切口、穿刺点、压疮伤口等等,可不是指完好的皮肤表面哦。为啥这么强调接触创口呢?因为一旦接触到创口,就意味着这个装置进入了人体内部环境或者接触到了破损的组织,感染风险就大大增加了,所以监管要求自然就更严格。

(1)举个例子,像那种固定在手术切口旁边,用来固定引流管或者中心静脉导管的贴片或者绑带,它的一部分很可能会直接贴在伤口敷料上或者非常靠近穿刺点,这就属于接触创口了。

(2)反过来,有些固定装置只是贴在远离创口的、健康完整的皮肤上,单纯为了固定一段导管(比如导尿管的一段贴在腿上,但离尿道口很远),确保导管不移位、不拉扯,这种通常就不算接触创口。

第二步:接触创口了?那再看灭菌方式!

好,如果第一步判断下来,这个导管固定装置确实会接触创口,那接下来就得看它是不是无菌提供的了。

(1)如果它是一次性使用、无菌包装的:这种情况风险相对最高。你想啊,东西直接接触创口,要是上面带菌,那感染风险多大!所以这类产品国家管得最严,按第二类医疗器械管理。国家有明确的分类目录,属于“14注输、护理和防护器械”这个大类下的“16-其他器械”里面的“08-体表器械固定装置”,分类编码就是 14-16-08。 您要是查查相关产品注册证(比如粤械注准20152140728这种编号开头的),会发现它们基本都是按二类管理的。

(2)如果它接触创口但不是无菌提供,或者不是一次性的(理论上存在,但现实中较少):根据早期的分类界定通知(食药监办械管〔2014〕170号),这种情况风险稍低一些,按第一类医疗器械管理,分类编码是6866(这是旧的编码体系)。 不过要注意,现在新的《医疗器械分类目录》和2024年的分类界定结果都更强调无菌提供的重要性,接触创口的无菌产品是明确按二类管的。 所以,企业如果真要做非无菌接触创口的产品,最好再查查最新的分类界定结果或者咨询省局确认。

第三步:不接触创口?那可能就不是“医疗器械”了!

如果第一步判断下来,这个导管固定装置完全不接触创口,只是固定在健康的皮肤表面。那恭喜,它的风险程度就大大降低了。按照国家的规定(食药监办械管〔2014〕170号通知和2024年分类界定结果),这类产品通常就不作为医疗器械管理了

(1)比如说,有些固定在手臂或者腿部健康皮肤上,用来固定导尿管中间段或者输液管延长管的普通贴片、夹子或者绑带,只要确保它们远离任何伤口或穿刺点,就属于这一类。它们的功能更偏向于物理固定,不涉及介入体内环境。

(2)当然,即使不作为医疗器械管理,厂家也得保证产品质量安全,符合相关的产品标准(比如工业标准),只是不需要走医疗器械的注册或备案流程了。

第四步:产品本身要符合啥要求?

如果您的导管固定装置被归类为医疗器械(尤其是二类),那它在设计和生产上就必须满足一系列要求了。这可不是随便说说就行的。

(1)性能要求:比如粘贴式的,得粘得牢(持粘性、剥离强度要好),绑带式的也得绑得稳(固定牢度要够)。 整体外观要平整,尺寸要合适。酸碱度不能太刺激皮肤,重金属含量要低,要是用环氧乙烷灭菌的,残留量也得控制好(小于10 μg/g)。最重要的,无菌产品必须确保无菌!这些都有专门的测试方法。

(2)生物相容性:接触皮肤或者创口的东西,材料必须安全,不能引起过敏或刺激,这通常需要通过生物相容性评价(依据GB/T 16886系列标准)。

(3)包装和标识:包装要能保证产品在运输储存过程中不被污染(符合GB/T 19633.1)。标签和说明书更要写清楚,符合《医疗器械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国家药监局令第6号),怎么用、注意啥、禁忌啥都得写明白。 看看市面上产品的说明书,上面注意事项、禁忌症、灭菌方式、有效期这些都写得挺全。

总结一下:关键看两点,风险定类别

绕了一圈,咱们再捋一遍重点:想知道导管固定装置怎么管,核心就看两点:

1.接触创口吗?(是/否)

2.无菌提供吗?(是/否)

根据这两点的答案,对号入座:

(1)接触创口 + 无菌提供 = 第二类医疗器械(分类编码:14-16-08)

(2)接触创口 + 非无菌提供 = 第一类医疗器械(早期界定,分类编码6866;建议以最新分类界定或目录为准)

(3)不接触创口 = 通常不作为医疗器械管理

所以啊,企业在开发或者注册这类产品前,一定要先搞清楚自己的产品具体用在什么位置,会不会碰到伤口,打算怎么灭菌。把这两个关键点弄明白了,该归到哪一类、该走什么程序,心里就有底了。网上的资料和官方的法规文件(像食药监办械管〔2014〕170号、《医疗器械分类目录》、分类界定结果汇总、相关的产品标准等)都强调这个判断逻辑。希望这篇大白话的解释,能帮您把这个“分类”问题整得明明白白!

思途企业咨询

站点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本站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
郑州思途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医疗器械产品政策与法规规事务服务,提供产品注册备案申报代理、临床试验、体系建立辅导、分类界定、申请创新办理服务。

你可能喜欢看:
医院院内CRC的管理制度

医院院内CRC的管理制度

临床研究协调员(全称Clinical Research Coordinator,简称CRC):指经主要研究者授权,在临床试验中协助研究者进行非医学性的相关事务性工作,是临床试验的参与者。 临床试验现场管理

谈谈临床数据管理员(DM)工作内容

谈谈临床数据管理员(DM)工作内容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于作为CRC的我们,自认为对CRA其实已经很了解了,但是在我们工作过程有一个角色平时接触不到,但是却又绕不开躲不过,尤其是面对满屏EDC query的

医疗器械注册单元划分概述——注册单元划分常见问题解答

医疗器械注册单元划分概述——注册单元划分常见问题解答

从事医疗器械注册的小伙伴们可能都为同一个问题苦恼过,那就是医疗器械注册单元的划分。企业所设计开发出的产品,其所包含的产品范围,是否可通过一个注册单元完成注册,从而

谈谈医疗器械产品的寿命界定方法

谈谈医疗器械产品的寿命界定方法

医疗器械的使用寿命是指医疗器械从规划、设计、生产、销售、安装调试到使用、维修、维护检测、报废的全过程。而医院使用的医疗器械的应用质量和安全管理在整个寿命过程中占重

浅谈CRC生物样本管理!生物样本采集、处理、存储、运输全过程注意事项

浅谈CRC生物样本管理!生物样本采集、处理、存储、运输全过程注意事项

生物样品分析在临床试验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临床试验研究中一个关键的环节,在临床试验过程中,CRC很多时候也会被授权参与生物样本的管理,因此我们小伙伴们也要掌握这项

医疗器械文件(MDF)和医疗器械主记录(DMR)是什么?

医疗器械文件(MDF)和医疗器械主记录(DMR)是什么?

随着医疗器械出口的日益增长,根据市场的需求各医疗器械生产厂商需要符合国家和地区的质量体系法规越来越多,所以经常会碰到出处于不同法规或标准的一些比较容易混淆的概念及

浅谈CRC个人管理的心得体会

浅谈CRC个人管理的心得体会

回顾以往的文章,自己还真的没有写关于CRC管理方面的心得,今天就六个方面浅谈一下个人的心得体会。

常见的医疗器械临床试验专业术语(中英对照版)

常见的医疗器械临床试验专业术语(中英对照版)

刚接触医疗器械CRO行业的小伙伴,在学习文件法规资料的同时,常看到一些英文类专业名词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下面,一起看看常见的医疗器械临床试验专业术语......"

国产/进口二三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整体流程图

国产/进口二三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整体流程图

众所周知,医疗器械分为三类,一类采用备案制,二三类采用注册制管理,等级越高,管理越严格。一类医疗器械都是免临床的,因此备案工作比较简单不繁琐。而二三类医疗器械除免临床产品

医疗器械CA证书是干什么用的?医疗器械CA证书申领资料

医疗器械CA证书是干什么用的?医疗器械CA证书申领资料

2019年5月31日,国家药监局发布了《关于实施医疗器械注册电子申报的公告(2019年第46号)》,从2019年6月24日正式实施电子申报,从11月1日起提交国家局的注册资料都需要按照电子申报目录

八年

医疗器械服务经验

多一份参考,总有益处

联系思途,免费获得专属《落地解决方案》及报价

咨询相关问题或咨询报价,可以直接与我们联系

思途CRO——医疗器械注册临床第三方平台

在线咨询
186-0382-3910免费获取医疗器械注册落地解决方案
在线客服
服务热线

北京公司
186-0382-3911

郑州公司
186-0382-3910

合肥公司
188-5696-0331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