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注册单元划分概述——注册单元划分常见问题解答
从事医疗器械注册的小伙伴们可能都为同一个问题苦恼过,那就是医疗器械注册单元的划分。企业所设计开发出的产品,其所包含的产品范围,是否可通过一个注册单元完成注册,从而
来源:医疗器械注册代办 发布日期:2025-08-07 阅读量:次
医疗器械生产,不管产品最终是不是无菌的,质量安全都是头等大事。员工是生产环节的核心,他们的健康状态会不会影响到产品呢?特别是那些直接上手接触产品、原材料或者关键生产环境的员工。这就引出了健康档案的问题:企业到底要不要给员工检查有没有传染病、皮肤病?具体怎么查?这可不是老板一拍脑袋就定的事儿,得看法规怎么说,还得看产品特性和岗位风险。这篇文章就围绕这几个关键点,把这事说清楚。
国家管医疗器械生产,最核心的法规就是《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简称GMP)。这个规范可是所有生产企业必须遵守的底线。它里面有一条挺关键的,说的是:注册人应当识别从事影响产品质量工作的人员,并依据相关人员健康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确定对其健康档案的管理方式。这句话信息量不小。
首先,“从事影响产品质量工作的人员”是谁?这可不是指全厂所有人。得企业自己根据生产流程、产品特点去识别。比如,负责产品装配、包装的工人,负责质量检验的人员,负责设备维护保养且会接触产品区域的人员,仓库管理员等等,凡是他们的操作或健康状况可能直接或间接对产品造成污染或影响最终质量的,都应该算在内。
其次,“依据相关人员健康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确定对其健康档案的管理方式”。这意思是,法规没一刀切地要求所有这类员工都必须查什么特定项目(比如传染病、皮肤病),而是让企业自己评估!评估啥呢?评估这个岗位的员工,如果健康出了问题(比如有传染病或者严重的皮肤病),有多大可能把问题带到产品上?风险高的岗位,健康管理就得严,查的项目可能就得全;风险低的岗位,管理方式就可以相应调整。
明白了法规让企业自己评估风险这个原则,咱们再具体看看传染病和皮肤病检查这事儿在非无菌医疗器械厂里通常怎么操作。
虽然GMP没有明文列出必须查所有传染病,但实际操作中,对于被识别为“从事影响产品质量工作”的员工,尤其是直接接触物料和产品的操作人员,检查是否有传染性疾病(如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等)是行业普遍做法和监管明确要求。
“直接接触物料和产品的操作人员每年至少体检一次。患有传染性和感染性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直接接触产品的工作。”也提到对直接接触一次性无菌、植入介入等产品的员工需每年体检,有传染病不得从事相应岗位。 的检查指导原则更是明确要求查看这类人员的体检报告,确认其没有传染性疾病。
所以,结论很明确:对于非无菌医疗器械企业中那些需要直接用手或身体接触产品、原材料或关键洁净区域的员工, 必须进行定期的传染病筛查(通常每年一次)。如果发现患有传染性疾病且在传染期内,必须立即调离直接接触产品的岗位,这是硬性规定,没有商量余地。
皮肤病检查的要求就不像传染病那么绝对了。法规并没有像对传染病那样明确禁止患皮肤病的人从事接触工作。和提到了对人员皮肤防护的要求(如裸手消毒、定期消毒等),但没直接说禁止某种皮肤病。
那要不要查皮肤病呢?关键还是回到风险分析。需要考虑:
(1)皮肤病的性质:员工手上如果有开放性伤口、化脓性感染、渗出性皮肤病等,这些情况本身就可能携带大量病原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存在污染产品的显著风险。即使是非无菌产品,过量的微生物污染也可能导致产品变质、失效,甚至引发使用者感染(特别是创面接触类器械)。
(2)岗位接触程度:如果员工的手需要频繁、直接接触产品表面或内部,特别是那些产品本身对微生物有一定控制要求(虽然非无菌,但初始污染菌要低)的,或者产品用于易感人群(如婴幼儿、老年人、皮肤破损者),那么对员工皮肤健康的要求就应该更高。
(3)防护措施的有效性:如果企业能提供并强制员工使用有效的手部防护(如无菌/清洁手套),且穿戴规范、更换频率合理,能有效阻隔皮肤和产品的直接接触,那么对皮肤病的担忧会大大降低。
因此,对于非无菌企业,通常不会要求对所有“影响质量”的员工进行全面的皮肤病普查。但是,企业应当在日常管理中(如岗前培训、班前检查)要求员工主动报告手部等暴露部位的皮肤异常情况(如伤口、感染、严重皮疹)。一旦发现员工手部存在可能污染产品的开放性、渗出性皮肤病或感染,应参照传染病管理原则,要求其暂停直接接触产品的工作,直到痊愈。 体检项目中,医生进行常规视诊检查皮肤状况是合理的,特别是针对高风险岗位。对于有特殊风险的产品(如创面敷料、导管等),企业可在健康要求文件中明确规定对相关岗位员工的皮肤健康状况进行更详细的检查或记录要求。
确定了哪些人要管、管什么项目之后,健康档案本身也得规范。档案里至少应该包括:
1.员工基本信息:姓名、岗位、所属部门。
2.岗位风险评估结论:说明该岗位为何被识别为“影响产品质量”,健康管理的依据是什么。
3.健康要求文件:明确该岗位的具体健康要求(如必须无特定传染病、手部皮肤无开放性感染等)。
4.体检记录:包含入职体检报告和定期(通常是每年)体检报告。报告应能体现要求的检查项目(如传染病相关指标、医生对皮肤的视诊记录等)。
5.特殊情况记录:如员工报告皮肤异常、患病请假及复工前的健康评估记录等。
6.培训记录:证明员工已了解其岗位的健康要求和个人卫生规范。
这些档案要妥善保管,保证在需要时可以查阅,这也是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一部分。
回到最初的问题:非无菌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工作人员健康档案,需要检查员工是否携带传染病、皮肤病吗?
答案是:必须依据《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识别从事影响产品质量工作的人员,并依据相关人员健康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确定对其健康档案的管理方式。具体来说:
1.传染病检查(尤其是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等)是硬性要求,每年至少一次,适用于直接接触物料和产品的操作人员。患有传染性疾病且在传染期内的人员严禁从事直接接触产品的工作。
2.皮肤病检查并非普遍强制普查,但企业必须建立机制(如员工主动报告、日常检查、体检视诊)来 发现和管理可能污染产品的严重皮肤问题(如开放性伤口、化脓性感染、渗出性皮肤病)。对于存在高污染风险的手部皮肤状况,员工应暂停直接接触产品,直至痊愈。风险分析是决定管理严格程度的关键。
3.健康档案的内容应完整,包含岗位风险评估、健康要求、体检记录等,并妥善管理。
说到底,建立和执行好健康档案管理制度,不是给企业找麻烦,而是实实在在控制风险、保障产品质量、保护消费者安全、同时履行法规义务的必要措施。企业千万别图省事,该做的评估要做足,该做的检查不能少,该管的人员必须管到位。
站点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本站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
郑州思途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医疗器械产品政策与法规规事务服务,提供产品注册备案申报代理、临床试验、体系建立辅导、分类界定、申请创新办理服务。
从事医疗器械注册的小伙伴们可能都为同一个问题苦恼过,那就是医疗器械注册单元的划分。企业所设计开发出的产品,其所包含的产品范围,是否可通过一个注册单元完成注册,从而
医疗器械的使用寿命是指医疗器械从规划、设计、生产、销售、安装调试到使用、维修、维护检测、报废的全过程。而医院使用的医疗器械的应用质量和安全管理在整个寿命过程中占重
随着医疗器械出口的日益增长,根据市场的需求各医疗器械生产厂商需要符合国家和地区的质量体系法规越来越多,所以经常会碰到出处于不同法规或标准的一些比较容易混淆的概念及
临床试验从筛选到立项、启动、入组和中心关闭是一个完整的闭环,什么时候可以开始关闭中心?关闭中心需要做哪些事情?从哪里着手?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临床试验关中心阶段的那
刚接触医疗器械CRO行业的小伙伴,在学习文件法规资料的同时,常看到一些英文类专业名词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下面,一起看看常见的医疗器械临床试验专业术语......"
2019年5月31日,国家药监局发布了《关于实施医疗器械注册电子申报的公告(2019年第46号)》,从2019年6月24日正式实施电子申报,从11月1日起提交国家局的注册资料都需要按照电子申报目录
成人用品大多属于二类医疗器械,在网络销售成为情趣用品销售主要渠道的今天,除了办理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之外,在网上销售情趣用品还要办理什么证吗?"
众所周知,医疗器械分为三类,一类采用备案制,二三类采用注册制管理,等级越高,管理越严格。一类医疗器械都是免临床的,因此备案工作比较简单不繁琐。而二三类医疗器械除免临床产品
医疗器械注册证是依照法定程序,对拟上市销售、使用的医疗器械的安全性、有效性进行评价,决定同意其销售、使用后发放的证件,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统一制定。"
临床试验得出正确的结论需要严谨的试验设计,双盲随机平行对照临床试验仍是证据等级最高的原始研究。根据《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设计指导原则》(2018年第6号)(下称《原则》),随
行业资讯
知识分享
八年
医疗器械服务经验
联系思途,免费获得专属《落地解决方案》及报价
咨询相关问题或咨询报价,可以直接与我们联系
思途CRO——医疗器械注册临床第三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