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冷敷贴还能以一类医疗器械备案吗?第一类医疗器械不能含有哪些成分?
2021年的最后一枪,瞄准了“械字号”。今日,国家药监局发布“第一类医疗器械产品目录的公告(2021年第158号)”,明确品名举例方面删除“医用冷敷贴、冷敷凝胶”等,同时公布了禁
来源:医疗器械注册代办 发布日期:2025-06-28 阅读量:次
聊一个在医疗器械注册和经营环节经常被问到的问题:一个已经拿到注册证的医疗器械,能不能把它里面的零件拆开来单独卖?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其实里面涉及到法规的明确要求和一些特定的执行条件。简单说“能”或“不能”都不准确,得看具体的情况和目的。咱们就一步步把这个事儿捋清楚。
首先要明确一个大原则:医疗器械注册证是针对一个“整体”产品颁发的。这个产品有它特定的名称、结构组成、性能指标和预期用途。这个证上写的“适用范围”,是靠这个产品整体设计来实现的。所以,按照这个原则,既然注册时是把所有组件作为一个整体来评估安全有效的,那么销售时也应该保持这个整体形态。如果把里面的零件单独拆出来当独立产品卖,这就相当于在卖一个没有经过注册评估的新东西,这显然是不行的。法规的核心精神就是保证上市产品的安全有效,拆分销售绕过了注册监管,风险不可控。因此,最基本的一条就是:单一医疗器械作为一个整体共同完成注册证中的适用范围,其组件不应单独进行销售。 这是底线。
是不是所有组件都不能单独卖呢?也不是。法规特别考虑到了实际使用中的合理需求。想象一下,一台大型医疗设备,比如一台X光机,用了几年后里面的某个核心部件(比如X射线管)老化了需要更换,或者某个电路板坏了需要维修。这时候,难道要把整台机器重新买一遍吗?显然不现实也不经济。针对这种情况,《医疗器械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7号)以及更早的《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号)都明确规定了一条重要的例外条款:医疗器械注册证中“结构及组成”栏内所载明的组合部件,以更换耗材、售后服务、维修等为目的,用于原注册产品的,可以单独销售。 这个条款在后续的修订草案或征求意见稿中也一直得到延续和确认。 简单理解就是,这个部件是拿来修好或者维护好原来那台有注册证的整机的,目的是让原注册证产品继续正常工作,而不是把这个部件当作一个全新的独立产品去用。
上面说的主要是“有源”或者“无源”的设备类器械。对于体外诊断试剂(IVD),情况稍微有点不同,但道理相通。体外诊断试剂,特别是那些试剂盒,里面常常包含多个独立的瓶瓶罐罐(独立组分)。《体外诊断试剂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8号)第一百一十四条有专门的规定:医疗器械注册证中“主要组成成分”栏内所载明的独立试剂组分,用于原注册产品的,可以单独销售。 这里强调的是“独立试剂组分”和“用于原注册产品”。也就是说,单独卖的这瓶试剂,必须是注册证上列明的组成部分,而且买回去是用于原来那个整套试剂盒的检测流程的,不能挪作他用或者当成一个独立的检测试剂去卖。
理解了上面允许单独销售的条件后,在实际操作中,企业需要注意几个关键点,避免踩坑。第一个关键点是目的必须清晰。你卖这个单独部件给客户,必须是明确地为了更换耗材(比如监护仪的导联线)、售后服务(比如提供备用件)或者维修(比如替换损坏的电路板),并且这个部件最终是用回到原注册证对应的整机产品上的。 第二个关键点是组件范围要明确。能单独卖的组件,必须严格限定在该医疗器械注册证“结构及组成”或者“主要组成成分”栏目里清楚列出来的那些部件。注册证上没写的部件,或者虽然属于机器但没在注册证结构组成里列明的零件,是不能享受这个例外条款的。 第三个关键点,尤其对于体外诊断试剂,就是批次一致性管理。如果你单独销售的是试剂组分,不同批次的同一组分混用,绝对不能影响最终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企业必须通过严格的生产工艺控制和稳定性研究来保证这一点,并在必要时给客户明确的指导。
有些情况是明确不能把组件当独立产品卖的。一种是软件组件。如果一个软件是作为某个医疗器械(比如一台影像设备)的一部分,它本身不符合独立医疗器械的定义,不能单独去注册,自然也就不能把它从设备里抽出来单独当软件产品卖。它必须跟着整机一起注册和销售。 另一种情况是未申报的部件。如果这个部件本身可能具有医疗用途,但在整机注册时,企业没有把它作为产品的一部分进行申报,或者没有把它随整机一起进行必要的检测验证,那么这个部件既不能算作注册产品的一部分,也不能单独作为医疗器械销售。 最后一种就是改变用途的销售。这是最常见的违规风险点。比如,把原本用于维修特定型号设备的部件,单独包装宣传成一个具有独立诊断或治疗功能的设备,或者卖给客户用于组装其他未经注册的设备。这就完全背离了法规允许单独销售的前提(用于原注册产品),变成了销售未注册的医疗器械,是严重违规的。
说到底,已取证单一器械的组件能不能单独卖,核心在于两点。第一,目的:是不是为了更换耗材、售后维护、维修原注册证产品?第二,用途:是不是严格用于原注册证产品?如果同时满足“为修而卖”和“用于原机”这两个条件,并且销售的组件是注册证结构组成里明确列出来的,那么法规是允许单独销售的。 除此之外的任何情况,特别是想把组件作为独立医疗器械产品去销售或使用,都是法规所禁止的。企业在实际操作中,必须严格把握这个界限,做好内部流程控制和销售记录,确保合规。思途CRO在协助企业处理这类注册后变更或销售策略咨询时,也会特别强调这些风险点。希望这篇文章能帮你把这个问题理得更清晰。
站点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本站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
郑州思途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医疗器械产品政策与法规规事务服务,提供产品注册备案申报代理、临床试验、体系建立辅导、分类界定、申请创新办理服务。
2021年的最后一枪,瞄准了“械字号”。今日,国家药监局发布“第一类医疗器械产品目录的公告(2021年第158号)”,明确品名举例方面删除“医用冷敷贴、冷敷凝胶”等,同时公布了禁
优秀的CRA和CRC都是全能战士,需要各项能力均衡发展,前面的文章介绍过了沟通能力,今天就说说在一线工作的临研人需要具备的另一项重要能力——背锅。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已发布《医疗器械通用名称命名规则》对医疗器械广告宣传进行了明确规定。网络也并非非法之地,医疗器械上淘宝广告也需要遵守。需要刊登医疗器械相关
本文内容为药物临床试验网网友们日常工作所遇到问题,由热心网友们(鱼丸、盼盼、聂霞、袁洪、Remember、漫漫、远宝、nothing、张在风、小陌、园子、pigeon king)整理记录,胡杰利进
在临床研究中,知情同意是确保受试者完全理解研究目的、过程和可能风险的关键步骤。然而,现实中我们经常面临一个问题:研究者因为工作繁忙而难以抽出时间进行详细的知情解释。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寻找切实可行的方法,既保证患者权益,又不过分增加研究者的工作负担。1、精简知情同意流程第一步,我们可以考虑对知情同意流程进行精简。这包括优化知情同意书的内容,使其更加简明易懂。在正式知情之前,让受试者和家属先自
医疗器械说明书和标签是指导医疗器械安全使用的核心技术文件,其内容必须严格遵守《医疗器械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6号)的法定要求。本文
在医学生的学业生涯中,除了紧张的课程和实习,考取一些额外的证书也成为提升竞争力的一种途径。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医学生选择参加GCP(GoodClinicalPractice)培训,以获取GCP证书。本文将探讨医学生能否考取GCP证书以及这一证书的作用,以及在校园阶段考取的必要性。GCP证书是一种关于临床试验的国际标准,其目的是确保人类临床试验中的伦理原则和科学质量。持有GCP证书的个体通常被认为具备
临床试验中常见的问题之一是入组难,有人形象地描述为“试验一开始,患者就消失”。然而,这并非研究者的不积极,而是因为不能对合格的受试者人数做出适当的估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者应认真分析试验方案中特定的入组/排除标准对入组的影响,并在入组出现问题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首先,需要审视入组标准是否过于严格或不切实际。如果发现问题不是由于研究者缺乏积极性,也不是由于受试者参与了其他竞争性的试验,而是出在入组
在科学研究和临床试验等严谨的环境中,诚信与准确性是基石。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然而,在要求全程如实记录的场景中,例如药物临床试验,发现错误和修
一、无菌手术包的基本构成与核心要求一次性使用无菌手术包是医疗机构开展外科手术的重要物资保障,其内部通常包含手术衣、口罩、洞巾、铺巾类产品(大单、中单、小单)、手
行业资讯
知识分享
八年
医疗器械服务经验
联系思途,免费获得专属《落地解决方案》及报价
咨询相关问题或咨询报价,可以直接与我们联系
思途CRO——医疗器械注册临床第三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