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CRC生物样本管理!生物样本采集、处理、存储、运输全过程注意事项
生物样品分析在临床试验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临床试验研究中一个关键的环节,在临床试验过程中,CRC很多时候也会被授权参与生物样本的管理,因此我们小伙伴们也要掌握这项
来源:医疗器械注册代办 发布日期:2025-08-16 阅读量:次
我这医疗器械产品马上要做生物相容性测试了,比如细胞毒性、皮肤刺激这些。为了省事或者因为最终产品个头太大,我能不能不拿做好的最终产品去测,而是直接用生产这个产品所用的原材料(比如同一批号的塑料粒子、硅胶片、金属棒)做成简单的小试样,送去检测所代替最终产品做试验? 这么干行不行得通?药监局审评能认吗?
结论:
原则上,不行。强烈不建议,而且审评老师极大概率不认可。 你必须想尽办法用最终产品,或者从最终产品上直接取下来的有代表性的部分去做测试。用原材料去替代,是条很难走通的路,你需要承担巨大的论证责任,失败的风险非常高。
为啥不行?核心在于你漏掉了“加工制造”这个关键环节。
你把一堆原材料变成最终产品,要经过不知道多少道加工工序:比如高温注塑成型、挤出头挤出、车床切削、表面涂层处理、灭菌(尤其是环氧乙烷灭菌,会残留东西)、粘合组装等等。这一通折腾下来,最终产品的生物相容性,跟你最初那堆“纯洁”的原材料相比,可能已经面目全非了。这里面的变数太多了:高温加工可能会让添加剂、助剂分解产生新的化学物质(降解产物);工艺过程中可能会引入润滑剂、脱模剂等工艺污染物;灭菌过程会产生残留物(比如EO残留);不同组件组装在一起,材料之间可能会发生相互作用,渗出别的东西来。生物相容性测试,测的不是你那堆“干净”的原料,测的是经过所有这些“折腾”之后,最终交到患者手上的那个东西到底安不安全。你拿原材料去测,就算全合格,也无法证明你最终产品是安全的,因为你完美地避开了所有加工过程中可能引入的风险。审评老师抓的就是这个风险,所以你用原材料做试验的报告,在他眼里基本等于一张废纸,说明你根本没搞懂生物相容性评价到底是评价啥。
有没有极其特殊的例外情况?有,但门槛高到天花板。
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国家标准GB/T 16886.1(也就是ISO 10993-1)里确实留了个极小的口子:如果确实无法用最终产品(比如产品巨大无比像台车床,或者产品本身具有破坏性,测完就毁了没法卖),并且也无法从最终产品上取样(比如产品是整体封装,一取就坏),那万不得已,可以考虑采用“与最终产品以相同过程制得的试样”。注意这几个字的重量:“相同过程”。这意思是,你不仅要用同一批号的原材料,你还必须用完全相同的生产工艺、设备、参数、工装模具、后处理(包括灭菌!) 来专门制作一个缩小版的、专门用于测试的试样。这相当于为你这个测试,特意开动生产线,完整地模拟一遍生产过程。做完之后,你还得写一份厚厚的、证据极其充分的代表性分析论证报告,来证明你这个试样在材料化学特性、表面状态、污染物残留、可沥滤物 profile 等所有可能影响生物相容性的方面,都和最终产品完全一致,没有差异。这个论证报告的难度和成本,往往远高于你想办法用最终产品去做测试的难度和成本。绝大多数情况下,这条路都是得不偿失的。
再给你举个更复杂的例子:如果你的产品由好几种材料组成。
比如一个导管,头是金属的,管身是塑料的,还有个硅胶的接头。这三种材料生物相容性都不一样。这时候你更不能傻乎乎地只拿一块塑料、一截金属、一块硅胶各自去单独做测试。你必须把组装好的最终产品(或者从上面取下一段包含连接处的完整样本)送去测。为啥?因为在你把它们组装起来的过程中,用了粘合剂?或者进行了热熔接?这些工艺可能让不同材料接触的地方产生新的可沥滤物。你单独测塑料是合格的,但和金属粘在一起后,渗出来的东西可能就有毒了。只有测最终产品,才能发现这种“化学反应”带来的风险。除非你能证明,各个组件与人体是隔离接触的(比如金属头接触组织,塑料管身只接触空气),否则都必须视为一个整体来评价。
最后给你一些实操建议:
1、死守第一原则: 想尽一切办法,用最终产品(Sterile, if applicable) 去做生物相容性测试。这是最省心、最不会出错、审评老师最认的方式。
2、取样是次优解: 如果产品太大或太贵,优先考虑从最终产品上取下一块有代表性的部分(必须包含所有关键材料和工艺特征,比如带涂层的就一定要取下带涂层的部分)送去测。这通常比用原材料被接受的可能性高得多。
3、把用原材料当最后手段: 除非你有压倒性的、无法辩驳的理由证明以上两条都绝对行不通,否则别动用原材料做测试的念头。即使要走这条路,也必须提前和你的检测所、以及最好能和审评老师(通过预沟通)确认好方案,否则极大概率白花钱、白费力。
4、记住核心: 生物相容性评价,评价的是“最终交到用户手上的那个东西”,而不是“做这个东西的原料”。这个基本逻辑千万不能错。
总之,别图省事,在生物相容性测试样品选择上偷懒,后续注册环节会付出十倍百倍的代价来弥补。老老实实用最终产品,是最稳妥的路子。
站点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本站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
郑州思途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医疗器械产品政策与法规规事务服务,提供产品注册备案申报代理、临床试验、体系建立辅导、分类界定、申请创新办理服务。
生物样品分析在临床试验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临床试验研究中一个关键的环节,在临床试验过程中,CRC很多时候也会被授权参与生物样本的管理,因此我们小伙伴们也要掌握这项
本文章主要从笔者作为CRA在SSU阶段进行合同拟定以及推动审核过程中积累的心得,来跟大家分享下,如有错误地方,请大家多多指教~
应急医疗器械多数企业来自服装加工等传统行业,对于微生世界的很多事物很难理解,特别是有关微生物的计算。本文为大家科普微生物检测中的梯度稀释,我尽量用通俗的语言帮大家
医疗器械企业在开展风险管理工作时,通常也会考虑材料的生物学危害,那如何证明材料的安全性呢?开展生物相容性测试是不二选择。由于医疗器械的种类具有多样性,使用的材料也纷繁复杂
现在国内已经有伦理委员会要求SUSAR递交前需要进行破盲。由于在国内现行的管理规范及指导原则中[1, 2],未明文规定递交给伦理委员会的信息是否需要揭盲,目前并无官方的统一标准。
生物等效性试验不等效的原因是什么?不少药企在开展生物等效性试验时,获得的结果是不等效,那么究竟是哪些原因造成的不等效呢?今天,小编要给大家分析下生物等效性试验不等
当申办方和CRO向研究中心提供一长串产品和平台时,他们往往会忽视个别研究中心的独特需求和偏好,而倾向于一刀切的选择。研究中心的研究团队已经承受了巨大的时间和劳动负担。
家庭中常用的餐巾纸、湿巾、婴幼儿纸尿裤、成人纸尿裤、纸尿布、隔尿垫、卫生巾、卫生护垫、化妆棉、消毒剂、空气消毒器械等都属于消毒产品。哪些产品需要办理消字号备案?哪
全球糖尿病成年人患者,约有3.7亿人,并且每年都在思途增长。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身体组织慢性损害、出现功能障碍,糖尿病没有确切的
受试者为新疆维吾尔族人,仅会维吾尔语,有知情能力,但无法使用汉语进行书写、沟通及交流,此患者是否可以入组临床试验?
行业资讯
知识分享
八年
医疗器械服务经验
联系思途,免费获得专属《落地解决方案》及报价
咨询相关问题或咨询报价,可以直接与我们联系
思途CRO——医疗器械注册临床第三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