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院内CRC的管理制度
临床研究协调员(全称Clinical Research Coordinator,简称CRC):指经主要研究者授权,在临床试验中协助研究者进行非医学性的相关事务性工作,是临床试验的参与者。 临床试验现场管理组
来源:医疗器械注册代办 发布日期:2025-07-26 阅读量:次
大家生活中肯定都用过创口贴吧?小擦伤、割破点皮,贴上一个,方便又实用。但你知道吗,就是这小小的创口贴,它可是正儿八经的医疗器械!既然是医疗器械,国家就得管起来,分个类,看看风险高低,管理方式自然也不一样。本文好好聊聊创口贴到底归第几类管,为啥这么分,这事关键得看它的用途和本身。
咱得先明白国家是怎么定义“医疗器械”的。简单说,就是直接或者间接用在人身上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这些东西,目的呢,主要是用来诊断、预防、监护、治疗或者缓解疾病的;诊断、治疗、监护、缓解、补偿损伤或者残疾的;或者研究、替代、调节、支持身体结构或功能的,等等。创口贴呢,它贴在伤口上,主要起物理隔离保护、吸收少量渗出液、临时止血的作用,目的是让浅表的小伤口能好得快点儿,别感染。这么一看,它完全符合医疗器械的定义。所以,它肯定不是普通商品,更不是药(药那是通过化学作用在体内起效的),它归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管。
创口贴具体归第几类管,可不是厂家随便说了算的,国家有非常明确的规定。分类的核心就两点:这玩意儿是用在什么地方(用途)?它本身是啥样(特性,比如无菌不无菌,含不含药)? 网上查查资料或者看看官方文件就能发现,分类主要依据的是《医疗器械分类目录》,特别是里面的14-10这个分类编码项下的规定。
(1)用在哪?就是你平时处理小伤口那种:比如手指头不小心划了个小口子、膝盖擦破点皮、或者很浅的切割伤。这些伤口都比较浅,没伤到深处,就是临时包一下,急救处理。
(2)它本身啥样? 这种创口贴里面不能含有任何能发挥药理学作用(像消炎药、止痛药)、免疫学作用或者影响身体代谢的成分。国家还列了个“黑名单”(一类目录文件的附录),名单上的成分绝对不能有。而且,它里面的所有成分,都是不能被你的身体吸收掉的。它不是无菌提供的(包装上不会写“无菌”),但要求是干净的,符合一定的卫生标准。而且是一次性的,用完就得扔,不能洗洗再用。
(3)归哪类?符合上面说的用途和特性的创口贴,就按第一类医疗器械管理,分类编码是14-10。为啥是一类?因为风险比较低,通过常规的备案管理、生产要求、标签说明这些就能保证它的安全有效。
(1)用在哪?比如专门用来护理肚脐眼破皮的创口贴。肚脐这个地方比较特殊,结构复杂点,离腹腔也近,感染风险相对高一些。
(2)它本身啥样?同样,里面不能有能起药理作用的成分,所有成分也不能被身体吸收。最关键的区别是,它必须是无菌提供的!包装上会明确标注“无菌”。同样是一次性使用。
(3)归哪类?这种专门用于肚脐破皮护理且无菌提供的创口贴,风险就比普通的高一点了,所以按照第二类医疗器械管理,分类编码也是14-10。管理上会更严格,需要向省级药监部门申请注册(拿注册证),对生产企业的要求也更高。
(1)用在哪? 比如你看到有些产品,说是游泳时贴在肚脐眼上(注意,这里是贴在没有破损的、完好的皮肤上),作用说是防止游泳池的水通过肚脐眼进到身体里面去。
(2)为啥不算?这种产品,它声称的作用是物理隔离水,没有任何治疗伤口或者预防疾病的作用。国家法规明确说了,不符合医疗器械定义(核心是“预期目的”里没有诊断、治疗、预防疾病等医疗用途)的产品,就不作为医疗器械管理。它可能就是个普通消费品,归别的部门管。
既然确定了是医疗器械,那生产和销售就不能乱来了。
(1)一类创口贴:生产前,企业需要向所在地的市级药监部门办理产品备案和生产备案(如果自己生产的话),拿到备案凭证。销售一类医疗器械,营业执照的经营范围里得包含“一类医疗器械销售”。流程相对简单点。
(2)二类创口贴:要求就严格多了。生产企业必须向所在地的省级药监部门申请产品注册,拿到《医疗器械注册证》。如果自己生产,还得申请《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销售二类医疗器械,除了营业执照,还需要办理专门的《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或者《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看具体经营方式)。这个注册过程,需要提交详细的技术资料、检验报告、临床评价资料等,审核时间也更长。
知道了分类,咱自己买的时候也能多个心眼:
(1)看用途:包装上写清楚是用于小创口、擦伤、切割伤的吗?还是写了专门用于肚脐护理?
(2)看“无菌”:包装上有没有醒目标注“无菌”或者“Sterile”?有的话,通常是二类的。
(3)看成分:虽然成分表咱不一定全懂,但如果看到明显是药品成分(比如某某西林、某某素、某某唑、止痛成分等),那它可能就超出了创口贴的范围,可能是药械组合或者违规添加了。普通创口贴不应该有这些。
(4)看注册/备案号:正规产品包装或标签上一定会标明医疗器械注册证编号(二类的是“X械注准”开头)或者备案凭证编号(一类的是“X械备”开头)。可以上国家药监局网站查查这个号是不是真的,对应什么产品。
(5)看生产信息:厂家名称、地址、生产日期、有效期都要齐全。
(1)如产品用于小创口、擦伤和切割伤浅表性创面的急救及临时性包扎。不含有发挥药理学、免疫学或者代谢作用的成分。不包含一类目录文件的附录所列成分。所含成分不可被人体吸收。非无菌提供,一次性使用。按第一类医疗器械管理,分类编码:14-10。
(2)用于肚脐破皮创口的护理。所含成分不具有药理学作用。所含成分不可被人体吸收。无菌提供,一次性使用。按照第二类医疗器械管理,分类编码:14-10。
(3)如果产品用于游泳时贴在肚脐处的完整皮肤,防止游泳池的水通过肚脐进入身体内部。产品无治疗作用,不符合医疗器械定义,不作为医疗器械管理。
站点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本站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
郑州思途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医疗器械产品政策与法规规事务服务,提供产品注册备案申报代理、临床试验、体系建立辅导、分类界定、申请创新办理服务。
临床研究协调员(全称Clinical Research Coordinator,简称CRC):指经主要研究者授权,在临床试验中协助研究者进行非医学性的相关事务性工作,是临床试验的参与者。 临床试验现场管理组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于作为CRC的我们,自认为对CRA其实已经很了解了,但是在我们工作过程有一个角色平时接触不到,但是却又绕不开躲不过,尤其是面对满屏EDC query的
从事医疗器械注册的小伙伴们可能都为同一个问题苦恼过,那就是医疗器械注册单元的划分。企业所设计开发出的产品,其所包含的产品范围,是否可通过一个注册单元完成注册,从而
医疗器械的使用寿命是指医疗器械从规划、设计、生产、销售、安装调试到使用、维修、维护检测、报废的全过程。而医院使用的医疗器械的应用质量和安全管理在整个寿命过程中占重
生物样品分析在临床试验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临床试验研究中一个关键的环节,在临床试验过程中,CRC很多时候也会被授权参与生物样本的管理,因此我们小伙伴们也要掌握这项
随着医疗器械出口的日益增长,根据市场的需求各医疗器械生产厂商需要符合国家和地区的质量体系法规越来越多,所以经常会碰到出处于不同法规或标准的一些比较容易混淆的概念及
回顾以往的文章,自己还真的没有写关于CRC管理方面的心得,今天就六个方面浅谈一下个人的心得体会。
刚接触医疗器械CRO行业的小伙伴,在学习文件法规资料的同时,常看到一些英文类专业名词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下面,一起看看常见的医疗器械临床试验专业术语......"
众所周知,医疗器械分为三类,一类采用备案制,二三类采用注册制管理,等级越高,管理越严格。一类医疗器械都是免临床的,因此备案工作比较简单不繁琐。而二三类医疗器械除免临床产品
2019年5月31日,国家药监局发布了《关于实施医疗器械注册电子申报的公告(2019年第46号)》,从2019年6月24日正式实施电子申报,从11月1日起提交国家局的注册资料都需要按照电子申报目录
行业资讯
知识分享
八年
医疗器械服务经验
联系思途,免费获得专属《落地解决方案》及报价
咨询相关问题或咨询报价,可以直接与我们联系
思途CRO——医疗器械注册临床第三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