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注册单元划分概述——注册单元划分常见问题解答
从事医疗器械注册的小伙伴们可能都为同一个问题苦恼过,那就是医疗器械注册单元的划分。企业所设计开发出的产品,其所包含的产品范围,是否可通过一个注册单元完成注册,从而
来源:医疗器械注册代办 发布日期:2023-10-10 阅读量:次
让我们来看看事情的起因:
A:您好老师,我的补充资料已经准备完毕了,自查觉得没问题。但是我记得你之前说过,法规要求补充资料要一次性、完整地提交。我现在有点担心,万一我提交后审评老师认为我提交的资料不完整或者不符合要求,怎么办呢?
B:这个问题你算问到点子上了!昨天器审中心关于提供的补正资料预审查服务就是针对一次性补回的要求,以解决大家的后顾之忧的。服务范围内的申请事项都可以在正式提交补充资料前选择预审查服务,根据中心反馈的预审查意见修改好补充资料后就可以正式提交了。
A:好的,太感谢了,这样就放心多了!
补正资料预审查服务是指申请人/注册人按照补正资料通知单要求完成部分或全部补充资料后,为确保准备的补充资料符合技术审评要求,在正式提交补充资料前,按程序提出补充资料的预审查申请,由相应审评人员对拟提交的补充资料进行预审查并反馈至申请人/注册人。
(1)它是申请人/注册人与神评人员针对补充资料内容的沟通交流形式之一。
(2)非必经程序,采取自愿原则。
(3)建议申请人/注册人正式提交补充资料前选择预审查服务。
需要注意的是,预审查服务不能代替补充资料的正式提交,无论是否提出预审查服务申请,都应在规定时限内提交补充资料!
据了解,预审查服务目前提供的范围较小,具体如下:
(1)医疗器械注册:境内三类医疗器械及进口二三类医疗器械的首次注册和许可事项变更;
(2)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第三类高风险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审批。
(1)申请人/注册人在补正资料时限届满2个月前通过eRPS系统/线下提交预审查的补充资料;
(2)器审中心相关审评人员对补充资料进行预审查;
(3)申请接收后20个工作日内将预审查意见通过eRPS系统反馈至申请人/注册人。
需要注意的一点:提交预审查服务申请时的申请路径和正式提交补充资料的路径是不一样的。
注意:不论在网页端或客户端,如选择“正式提交补充资料”,则意味着正式补回,将无法再提交预审查申请,也不能再对资料进行修改。
预审查意见用于指导申请人/注册人进一步修改完善相关补充资料。
(1)收到预审查意见回复的短信/邮件提醒;
(2)登录eRPS系统(https://erps.cmde.org.cn/);
(3)点击对应项目的“审评补正办理”按钮;
(4)点击“查看预审查意见表”,查看器审中心反馈的预审查意见。
站点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本站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
郑州思途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医疗器械产品政策与法规规事务服务,提供产品注册备案申报代理、临床试验、体系建立辅导、分类界定、申请创新办理服务。
从事医疗器械注册的小伙伴们可能都为同一个问题苦恼过,那就是医疗器械注册单元的划分。企业所设计开发出的产品,其所包含的产品范围,是否可通过一个注册单元完成注册,从而
医疗器械的使用寿命是指医疗器械从规划、设计、生产、销售、安装调试到使用、维修、维护检测、报废的全过程。而医院使用的医疗器械的应用质量和安全管理在整个寿命过程中占重
随着医疗器械出口的日益增长,根据市场的需求各医疗器械生产厂商需要符合国家和地区的质量体系法规越来越多,所以经常会碰到出处于不同法规或标准的一些比较容易混淆的概念及
刚接触医疗器械CRO行业的小伙伴,在学习文件法规资料的同时,常看到一些英文类专业名词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下面,一起看看常见的医疗器械临床试验专业术语......"
众所周知,医疗器械分为三类,一类采用备案制,二三类采用注册制管理,等级越高,管理越严格。一类医疗器械都是免临床的,因此备案工作比较简单不繁琐。而二三类医疗器械除免临床产品
2019年5月31日,国家药监局发布了《关于实施医疗器械注册电子申报的公告(2019年第46号)》,从2019年6月24日正式实施电子申报,从11月1日起提交国家局的注册资料都需要按照电子申报目录
医疗器械注册证是依照法定程序,对拟上市销售、使用的医疗器械的安全性、有效性进行评价,决定同意其销售、使用后发放的证件,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统一制定。"
临床试验得出正确的结论需要严谨的试验设计,双盲随机平行对照临床试验仍是证据等级最高的原始研究。根据《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设计指导原则》(2018年第6号)(下称《原则》),随
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50号),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时需要提交产品的检测报告,并且注册申请资料中的产品检测报告应当由具有承检资格的医疗器械检验机构出具
我们都知道,一个医疗器械产品想要上市销售除了办理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外,还需要办理医疗器械注册证,而三类医疗器械产品又属于风险级别最高,管控级别也最严,那么三类医疗器械产品
行业资讯
知识分享
八年
医疗器械服务经验
联系思途,免费获得专属《落地解决方案》及报价
咨询相关问题或咨询报价,可以直接与我们联系
思途CRO——医疗器械注册临床第三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