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注册单元划分概述——注册单元划分常见问题解答
从事医疗器械注册的小伙伴们可能都为同一个问题苦恼过,那就是医疗器械注册单元的划分。企业所设计开发出的产品,其所包含的产品范围,是否可通过一个注册单元完成注册,从而
来源:医疗器械注册代办 发布日期:2025-08-17 阅读量:次
我们正在研发一款用于神经血管介入手术的器械(比如取栓支架、密网支架、微导管等)。按法规要求,在做产品性能研究时,必须进行体外模拟使用测试,也就是把器械放到一个模拟人体血管环境的模型里去操练,看它好不好用、可不可靠。现在头疼的是,市面上血管模型各种各样,我们该怎么选一个既科学合理、又能让药监局审评老师认可的模型?这个模型到底需要多复杂?要满足哪些具体指标?
选模型第一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这模型必须能真实还原你器械在真实手术里会遇到的最复杂、最刁钻的解剖路况。 你不能找个一马平川的直管子来测试一个要在九曲十八弯的大脑血管里工作的器械,那样测出来数据再好也是白搭,审评老师根本不会认。神经血管介入是全身最难搞的路径之一,从大腿根(股动脉)或手腕(桡动脉)穿刺进去,要一路跋涉经过主动脉弓这个大弯、穿过颈总动脉分叉、最后还要攻克颈内动脉末端那个著名的“虹吸弯”(一个像字母“S”一样的急弯)才能到达大脑里的目标血管。所以,你的测试模型必须至少完整包含从穿刺点到大脑入口这段最艰难的路程。具体来说,模型里必须做出两个像发卡弯一样的180度急弯来模拟虹吸段,还得做出两个像弹簧圈一样的360度连续弯来模拟路径上其他难走的弯曲。这么设计的目的就是把你器械的通过性(能不能顺利走到位)、推送性(推送手感顺不顺)、抗折性(在弯里会不会瘪掉)、跟踪性(能不能跟着导丝拐急弯)等等最核心的性能给逼出来,看看它在极限环境下到底表现咋样。你拿个简单模型测,这些问题根本暴露不出来。
光有大概的弯度还远远不够,模型在细节参数上必须较真,要尽可能逼近真实人体的数据。这就涉及到一堆非常具体的数字:血管的管腔直径是多少毫米(不能太粗或太细,得和目标血管匹配)、每一个弯曲处的弯曲半径是多少毫米(这个数直接决定弯的急缓,是卡住器械的关键)、整个模型从入口到出口的总长度是多少厘米(得够长,模拟真实路径)、血管内壁的光滑程度(摩擦系数)怎么样。这些数字不能拍脑袋瞎编,最好能找到解剖学教科书、发表的学术论文或者中国人群的影像数据(CT/MRI)作为支持,证明你设定的这些尺寸参数是有科学依据的,是能代表大多数患者的。同时,制造这个模型用的材料也很关键。理想材料应该摸起来和真实血管的软硬度、弹性、滑溜感差不多。现在常用的是特定硬度的硅胶或者聚氨酯,它们既能保证透明度方便你观察测试过程,性能也比较稳定。千万别为了省钱随便用个塑料管子,那手感天差地别,测试结果会失真。
最后,所有工作都得落在纸面上,形成扎实的申报资料。你必须在你提交给药监局的技术报告里,对你用的这个血管模型进行无比详细的描述。 首先,画张图(示意图)再拍几张照片,把模型的整体长相、各个弯在哪、关键尺寸怎么量的,都清清楚楚地展示出来,让人一目了然。其次,用文字和表格详细列出模型的所有关键参数:总长多少、各处内径多少、各个弯的弯曲半径多少、用的什么材料、材料硬度(比如邵氏硬度)是多少等等,越细越好。最后,也是最能体现你研究深度的,就是提供你“为什么选这个模型”的支持性证据。比如,把你参考的那篇解剖学论文附上,把作为尺寸设计依据的CT血管造影图像(把患者个人信息抹掉)或者数据统计表格贴上。这相当于告诉审评老师:你看,我选这个模型不是随便选的,是有科学道理的,是能充分挑战产品性能的。把这些都做全了,你的体外模拟测试结果才站得住脚,审评老师才会相信你这个测试是有效的,你的器械在真人身体里大概也能表现得像在模型里一样好。记住,论证模型合理性本身,就是论证你产品性能的重要一环。
站点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本站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
郑州思途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医疗器械产品政策与法规规事务服务,提供产品注册备案申报代理、临床试验、体系建立辅导、分类界定、申请创新办理服务。
从事医疗器械注册的小伙伴们可能都为同一个问题苦恼过,那就是医疗器械注册单元的划分。企业所设计开发出的产品,其所包含的产品范围,是否可通过一个注册单元完成注册,从而
医疗器械的使用寿命是指医疗器械从规划、设计、生产、销售、安装调试到使用、维修、维护检测、报废的全过程。而医院使用的医疗器械的应用质量和安全管理在整个寿命过程中占重
随着医疗器械出口的日益增长,根据市场的需求各医疗器械生产厂商需要符合国家和地区的质量体系法规越来越多,所以经常会碰到出处于不同法规或标准的一些比较容易混淆的概念及
刚接触医疗器械CRO行业的小伙伴,在学习文件法规资料的同时,常看到一些英文类专业名词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下面,一起看看常见的医疗器械临床试验专业术语......"
2019年5月31日,国家药监局发布了《关于实施医疗器械注册电子申报的公告(2019年第46号)》,从2019年6月24日正式实施电子申报,从11月1日起提交国家局的注册资料都需要按照电子申报目录
医疗器械注册证是依照法定程序,对拟上市销售、使用的医疗器械的安全性、有效性进行评价,决定同意其销售、使用后发放的证件,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统一制定。"
众所周知,医疗器械分为三类,一类采用备案制,二三类采用注册制管理,等级越高,管理越严格。一类医疗器械都是免临床的,因此备案工作比较简单不繁琐。而二三类医疗器械除免临床产品
临床试验得出正确的结论需要严谨的试验设计,双盲随机平行对照临床试验仍是证据等级最高的原始研究。根据《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设计指导原则》(2018年第6号)(下称《原则》),随
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50号),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时需要提交产品的检测报告,并且注册申请资料中的产品检测报告应当由具有承检资格的医疗器械检验机构出具
我们都知道,一个医疗器械产品想要上市销售除了办理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外,还需要办理医疗器械注册证,而三类医疗器械产品又属于风险级别最高,管控级别也最严,那么三类医疗器械产品
行业资讯
知识分享
八年
医疗器械服务经验
联系思途,免费获得专属《落地解决方案》及报价
咨询相关问题或咨询报价,可以直接与我们联系
思途CRO——医疗器械注册临床第三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