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注册单元划分概述——注册单元划分常见问题解答
从事医疗器械注册的小伙伴们可能都为同一个问题苦恼过,那就是医疗器械注册单元的划分。企业所设计开发出的产品,其所包含的产品范围,是否可通过一个注册单元完成注册,从而
来源:医疗器械注册代办 发布日期:2025-08-15 阅读量:次
我们公司开发了一款用人工智能(AI)的医疗软件。可能是帮医生看片子找病灶的,也可能是分析数据给治疗建议的。现在要注册,头一个头疼事就是:它到底该按II类还是III类医疗器械来管理?这两类差别大了去了,III类管得严、审得久、花钱多。怎么判断它归哪类?
判断这AI软件是II类还是III类,最最最关键的一条,就是看它干的活是不是在“替医生做决定”!国家药监局出的《人工智能医用软件产品分类界定指导原则》(2021年那份)和《医疗器械分类目录》里说的很清楚:
1、如果这个AI软件干的是“辅助决策”的活: 也就是它直接给医生出主意、下判断、指方向,比如:
(1)指着片子说“这里有个肿瘤,看着像恶性的”(病灶识别+性质判定),
(2)看完病人数据说“我建议用A药,剂量XX”(用药指导),
(3)或者直接规划“手术该这么切,放疗该这么照”(治疗计划制定)。
这种敢给临床诊疗建议当“军师”的软件,不管它本身技术多新多牛,只要它用的算法“没咋在市面上混过”(没上市)或者“效果还没被大家公认”(安全有效性没充分证实),一律按最严的III类医疗器械管! 因为它的建议要是错了,可能直接害了病人,风险太高。
2、如果这个AI软件只是“打下手”、“搞测量”: 它不直接给诊疗建议,就干点基础活,比如:
(1)把拍的CT/MRI片子处理得更清楚点(图像优化、去噪),
(2)在片子上自动把器官轮廓描出来、量量大小(自动分割、测量),
(3)或者把病人一堆检查数据整理成好看的报告(数据整理、报告生成),
(4)最后输出些客观信息(比如“左肺有个2cm结节”、“心率平均80次/分”)让医生自己看着办。
这种只提供“原材料”或“参考信息”,把最终决定权牢牢留给医生的软件,通常就按II类医疗器械管。 风险相对低一些。
光看它干啥活还不行,还得看看这AI“脑子”灵不灵、靠不靠谱(也就是算法的成熟度)。上面说的“辅助决策软件算III类”有个重要前提:它用的算法得是“愣头青”或者“底细不明”的(没上市过或安全有效性没被充分证实)。那反过来想:
1、如果这个AI软件虽然干的是辅助决策的活(比如判断肿瘤性质),但它用的核心算法已经是个“老江湖”了:
(1)这个算法已经在别的同类III类AI软件里用过,并且成功拿了注册证上市了,
(2)而且这次新软件用这个算法,干的活跟以前差不多,没搞新花样,
(3)那这种情况下,有可能可以按II类管(或者至少不是直接按III类)!具体得看情况,可能要走简化路径或者用同品种比对。但这需要非常充分的证据证明算法确实成熟可靠。
2、简单说: 算法要是“身经百战、口碑很好”,它就算干“军师”的活,也可能享受点“优待”(管理类别降一点)。但这得拿真凭实据说话,不是自己说了算。
最后一点特别实在:要是你研究完上面两条(干的啥活 + 算法熟不熟),心里还是七上八下,吃不准该归II类还是III类,千万别自己硬猜! 最稳妥、最省事的办法就是:
1、直接向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标准管理中心(标管中心)申请“分类界定”! 这是官方通道。
2、怎么申请? 准备好详细的资料:
(1)说清楚软件到底干啥用(预期用途),
(2)具体怎么干活(功能描述,特别是它给不给“决定性的建议”),
(3)用的核心算法是什么,有没有“前科”(是否在其他已上市产品用过?有没有临床验证数据?),
(4)跟它配合用的主设备是啥(如果有的话)。
3、把这些资料按官方要求打包提交上去,等官方给你一个白纸黑字的分类界定结果。有了这个“尚方宝剑”,后面注册路子就顺了,审评老师也不会跟你扯皮类别问题。
总结三句话:
1、看功能(核心):
(1)敢拍板给诊疗建议(辅助决策)? → 算法要是新手或底细不明 → 大概率III类!
(2)只干活不提建议(非辅助决策)? → 大概率II类!
2、看算法(重要补充): 就算干辅助决策的活,如果算法是“老司机”(有成功上市史、证据足),有机会争取按II类或简化路径走。
3、拿不准?别猜! 准备材料,找国家局标管中心申请分类界定,拿官方结论最靠谱!省心省力不踩坑。
站点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本站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
郑州思途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医疗器械产品政策与法规规事务服务,提供产品注册备案申报代理、临床试验、体系建立辅导、分类界定、申请创新办理服务。
从事医疗器械注册的小伙伴们可能都为同一个问题苦恼过,那就是医疗器械注册单元的划分。企业所设计开发出的产品,其所包含的产品范围,是否可通过一个注册单元完成注册,从而
医疗器械的使用寿命是指医疗器械从规划、设计、生产、销售、安装调试到使用、维修、维护检测、报废的全过程。而医院使用的医疗器械的应用质量和安全管理在整个寿命过程中占重
随着医疗器械出口的日益增长,根据市场的需求各医疗器械生产厂商需要符合国家和地区的质量体系法规越来越多,所以经常会碰到出处于不同法规或标准的一些比较容易混淆的概念及
刚接触医疗器械CRO行业的小伙伴,在学习文件法规资料的同时,常看到一些英文类专业名词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下面,一起看看常见的医疗器械临床试验专业术语......"
2019年5月31日,国家药监局发布了《关于实施医疗器械注册电子申报的公告(2019年第46号)》,从2019年6月24日正式实施电子申报,从11月1日起提交国家局的注册资料都需要按照电子申报目录
医疗器械注册证是依照法定程序,对拟上市销售、使用的医疗器械的安全性、有效性进行评价,决定同意其销售、使用后发放的证件,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统一制定。"
众所周知,医疗器械分为三类,一类采用备案制,二三类采用注册制管理,等级越高,管理越严格。一类医疗器械都是免临床的,因此备案工作比较简单不繁琐。而二三类医疗器械除免临床产品
临床试验得出正确的结论需要严谨的试验设计,双盲随机平行对照临床试验仍是证据等级最高的原始研究。根据《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设计指导原则》(2018年第6号)(下称《原则》),随
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50号),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时需要提交产品的检测报告,并且注册申请资料中的产品检测报告应当由具有承检资格的医疗器械检验机构出具
我们都知道,一个医疗器械产品想要上市销售除了办理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外,还需要办理医疗器械注册证,而三类医疗器械产品又属于风险级别最高,管控级别也最严,那么三类医疗器械产品
行业资讯
知识分享
八年
医疗器械服务经验
联系思途,免费获得专属《落地解决方案》及报价
咨询相关问题或咨询报价,可以直接与我们联系
思途CRO——医疗器械注册临床第三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