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思途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官网!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合规技术咨询服务

注册备案 · 临床试验 · 体系建立辅导 · 分类界定 · 申请创新

186-0382-3910
186-0382-3910
全部服务分类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知识分享

医疗器械俩型号就电池不一样,检测时能只测一个代表吗?

来源:医疗器械注册代办 发布日期:2025-08-15 阅读量:

我们有个医疗器械,它有两个型号。这俩型号其他地方一模一样,唯一的区别就是一个用纽扣电池供电,另一个用锂电池供电。现在要送去做注册检测了,重点是测电气安全(GB 9706.1)和电磁兼容(EMC) 这两大块。我就琢磨:能不能只把其中一个型号(比如锂电池那个)当成“代表”送去做全面检测?测出来的结果,就说也能代表那个用纽扣电池的型号?这样能省不少时间和钱。

医疗器械俩型号就电池不一样,检测时能只测一个代表吗?(图1)

这事儿不是你想省就能省,也不是检测机构或审评员一句话说了算。关键得看你这“代表型号”(比如锂电池型号)测出来的结果,能不能真管住那个没测的型号(纽扣电池型号)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况。为啥这么说?因为虽然功能一样,但换种电池,可能真会带来安全或干扰上的新问题:

1、电压电流可能不一样: 纽扣电池和锂电池,它们标称电压、最大能输出的电流、电量用光了电压掉多少,这些可能都不一样。电气安全测试(GB 9706.1)里很多项目(比如漏电流、电介质强度、单一故障状态下的安全)都跟电压电流直接相关。你用一个电池测的结果,不一定能覆盖另一个电池在极端情况下的表现。

2、电池仓结构肯定不一样: 塞纽扣电池的仓和塞锂电池的仓,大小、形状、触点位置、防反接设计、用户换电池的方便程度(影响误操作风险)肯定不同。这直接关系到防触电、机械危险、电池安全这些电气安全的核心要求。锂电池可能更容易装反或者短路,风险更高。

3、对EMC(抗干扰/干扰别人)可能有影响: 电池本身、电池仓的结构、连接线(如果有)都可能成为电磁干扰的“天线”或者受干扰的“接收器”。不同电池和电池仓设计,可能让设备的电磁特性(发射骚扰、抗扰度)变得不一样。你用锂电池测过了EMC,不代表纽扣电池版本在同样环境下就不出问题或者不干扰别人。

4、发热风险可能不同: 特别是锂电池,如果电路设计或保护没做好,过充、过放、短路时发热甚至起火的风险比纽扣电池通常要大。相关的温升测试、单一故障测试,锂电池版本通常更严苛。

能不能“覆盖”,检测机构和审评员主要看两点:

1、你拿出的证据够不够硬: 你不能光嘴上说“差不多”。你得实实在在地分析,证明那个你送去测的代表型号(比如锂电池型号),它在电气安全和EMC方面遇到的挑战和风险,比那个没测的型号(纽扣电池)只高不低。比如:

(1)锂电池的工作电压范围是否完全覆盖并宽于纽扣电池的电压范围(特别是低电量时)?

(2)锂电池的最大输出电流能力是否大于等于纽扣电池?短路风险是否更严峻?

(3)锂电池型号的电池仓设计,在防触电、防短路、用户操作安全性方面,是否比纽扣电池仓要求更严、风险更高?

(4)在EMC方面,锂电池型号是否因为体积、电流等因素,理论上更容易产生干扰或受到干扰?

(5)锂电池的发热风险是否显著高于纽扣电池?

(6)两个型号的电路板设计、关键元器件(除了电池部分)是否100%一致?
你需要写一份详细的“典型性分析报告”,把上面这些点都分析透,用数据、图纸、规格书说话,证明测了锂电池型号,就等于测了更严酷的情况,纽扣电池型号只会更安全、更不容易出问题(或者问题一样)。

2、检测机构认不认你的分析: 你把产品和分析报告交给检测所。检测所的专业工程师会仔细看你的分析,评估有没有道理,风险考虑全不全。如果他们觉得你分析得对,锂电池型号确实能代表甚至覆盖更严苛的情况,那么他们在出具的检测报告里,会明确写上他们的意见,大意是:“本次检测基于委托方提供的典型性分析,认为XXX(锂电池型号)的测试结果可代表同一注册单元内使用纽扣电池供电的YYY型号。” 这个意见非常关键!

最后拍板的是审评老师: 检测报告带着检测机构的意见回到药监局审评中心。审评员会重点看:

1、检测机构在报告里写没写支持覆盖的意见?

2、你提交的那份“典型性分析报告” 够不够专业、够不够有说服力?分析逻辑通不通?数据支撑足不足?风险考虑全不全?

3、两个型号除了电池,是不是真的一模一样?有没有偷偷改别的地方?

4、这个“覆盖”的结论,符不符合产品相关的指导原则或者法规精神?

如果审评老师觉得你的分析报告扎实,检测机构的意见合理,风险可控,那么他就会认可这种“代表型号覆盖”的做法,纽扣电池型号就不用再单独测了。如果他有疑问,觉得风险没管住,或者检测机构没明确支持,那对不起,很可能要补测纽扣电池型号。

总结一下:

1、不是想省就能省: 电池不一样,很可能带来真实的安全和干扰风险差异,不能想当然认为“功能一样就能覆盖”。

2、想省?得靠硬分析: 必须认真分析两种供电方式在电气安全(电压电流、结构安全、电池风险、发热)和EMC上的差异,证明你测的那个代表型号(通常是锂电池)面临的条件更严苛、风险更高,测它就等于测了更难的,没测的型号(纽扣电池)只会更安全或一样。把分析写成正式报告。

3、检测所是关键第一关: 拿着产品和分析报告找检测所沟通。争取让检测所在检测报告里明确写上“支持覆盖”的意见。他们不认可,后面基本没戏。

4、审评老师最后拍板: 审评员会看你分析报告的质量和检测所的意见。他觉得分析到位、风险可控、检测所支持,就OK;他觉得不行,就得补测。

5、最稳妥的建议: 如果两个型号都很重要,预算和时间不是特别紧张,最好两个都测,一劳永逸,省得后面扯皮耽误注册时间。如果非要省,一定提前和检测所充分沟通,把分析报告做得滴水不漏,争取拿到他们白纸黑字的支持意见。别自己闷头干!

思途企业咨询

站点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本站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
郑州思途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医疗器械产品政策与法规规事务服务,提供产品注册备案申报代理、临床试验、体系建立辅导、分类界定、申请创新办理服务。

你可能喜欢看:
医疗器械注册单元划分概述——注册单元划分常见问题解答

医疗器械注册单元划分概述——注册单元划分常见问题解答

从事医疗器械注册的小伙伴们可能都为同一个问题苦恼过,那就是医疗器械注册单元的划分。企业所设计开发出的产品,其所包含的产品范围,是否可通过一个注册单元完成注册,从而

谈谈医疗器械产品的寿命界定方法

谈谈医疗器械产品的寿命界定方法

医疗器械的使用寿命是指医疗器械从规划、设计、生产、销售、安装调试到使用、维修、维护检测、报废的全过程。而医院使用的医疗器械的应用质量和安全管理在整个寿命过程中占重

医疗器械文件(MDF)和医疗器械主记录(DMR)是什么?

医疗器械文件(MDF)和医疗器械主记录(DMR)是什么?

随着医疗器械出口的日益增长,根据市场的需求各医疗器械生产厂商需要符合国家和地区的质量体系法规越来越多,所以经常会碰到出处于不同法规或标准的一些比较容易混淆的概念及

常见的医疗器械临床试验专业术语(中英对照版)

常见的医疗器械临床试验专业术语(中英对照版)

刚接触医疗器械CRO行业的小伙伴,在学习文件法规资料的同时,常看到一些英文类专业名词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下面,一起看看常见的医疗器械临床试验专业术语......"

医疗器械CA证书是干什么用的?医疗器械CA证书申领资料

医疗器械CA证书是干什么用的?医疗器械CA证书申领资料

2019年5月31日,国家药监局发布了《关于实施医疗器械注册电子申报的公告(2019年第46号)》,从2019年6月24日正式实施电子申报,从11月1日起提交国家局的注册资料都需要按照电子申报目录

医疗器械注册证信息怎么查询?

医疗器械注册证信息怎么查询?

医疗器械注册证是依照法定程序,对拟上市销售、使用的医疗器械的安全性、有效性进行评价,决定同意其销售、使用后发放的证件,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统一制定。"

国产/进口二三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整体流程图

国产/进口二三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整体流程图

众所周知,医疗器械分为三类,一类采用备案制,二三类采用注册制管理,等级越高,管理越严格。一类医疗器械都是免临床的,因此备案工作比较简单不繁琐。而二三类医疗器械除免临床产品

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对照品选取原则和产品寻找途径

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对照品选取原则和产品寻找途径

临床试验得出正确的结论需要严谨的试验设计,双盲随机平行对照临床试验仍是证据等级最高的原始研究。根据《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设计指导原则》(2018年第6号)(下称《原则》),随

三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检验委托检验详细流程

三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检验委托检验详细流程

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50号),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时需要提交产品的检测报告,并且注册申请资料中的产品检测报告应当由具有承检资格的医疗器械检验机构出具

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办理流程和周期说明

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办理流程和周期说明

我们都知道,一个医疗器械产品想要上市销售除了办理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外,还需要办理医疗器械注册证,而三类医疗器械产品又属于风险级别最高,管控级别也最严,那么三类医疗器械产品

八年

医疗器械服务经验

多一份参考,总有益处

联系思途,免费获得专属《落地解决方案》及报价

咨询相关问题或咨询报价,可以直接与我们联系

思途CRO——医疗器械注册临床第三方平台

在线咨询
186-0382-3910免费获取医疗器械注册落地解决方案
在线客服
服务热线

北京公司
186-0382-3911

郑州公司
186-0382-3910

合肥公司
188-5696-0331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