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注册单元划分概述——注册单元划分常见问题解答
从事医疗器械注册的小伙伴们可能都为同一个问题苦恼过,那就是医疗器械注册单元的划分。企业所设计开发出的产品,其所包含的产品范围,是否可通过一个注册单元完成注册,从而
来源:医疗器械注册代办 发布日期:2025-08-14 阅读量:次
我们有个医疗器械产品,它能干好几样事(有多个适应症)。比如,既能用来治疗A病,也能用来诊断B病,还能辅助搞C手术。但是,现在只做完了其中一部分(比如只做完治A病的临床试验),其他用途(诊B病、辅助C手术)的临床试验还在做或者还没开始做。我们急着想先上市卖产品(至少能卖去治A病)。那问题来了:报注册的时候,能不能先在产品的“预期用途”里,只写上我们已经做完试验的那个用途(治A病)? 剩下的那些用途(诊B病、辅助C手术),等以后做完它们的临床试验了,再想办法加到注册证里去?
答案是:能!完全可以这么干! 国家药监局是允许这种“分步走”的策略的。你不需要等到所有用途的临床试验都做完了才去报注册。核心道理很简单:你报注册的时候,只申报你已经准备好了充分证据(比如做完了临床试验)的那个用途(比如治A病)。对于这个用途,你能证明产品安全有效,那就先批这个用途给你用。至于其他用途(诊B病、辅助C手术),你现在没证据或者证据不足,那就不写进这次注册的“预期用途”里,也不让你宣传能这么用。这就像盖房子,你先盖好了一层并且验收合格了,就能先住这一层,上面几层等你盖好了再申请验收加层。这样你就能早点把产品推向市场,回收一部分成本,同时继续研究其他用途。
那剩下的用途做完试验后怎么加进去呢?答案是走 “变更注册” 这条路。等以后你把其他用途(比如诊B病)的临床试验做完了,拿到了充分的临床数据证明用在这个新用途上也安全有效,你就可以向药监局提交一个 “变更注册” 申请。在这个申请里,你会提交新用途的临床试验报告和其他评价资料,申请把“诊B病”这个用途也加到产品原本的注册证(也就是那个只写了“治A病”的证)的“预期用途”描述里去。如果审评老师审核通过了,就会给你批一个更新的注册证(或者注册变更文件),上面产品的预期用途就变成了“治A病”和“诊B病”。后面再做完“辅助C手术”的试验,再走一遍变更注册流程加上去就行。这就是“逐步扩充”的意思。关键点:每次变更,都是加一个或几个你新完成试验、有证据支持的用途。
想走这条路,有几个必须死死记住的关键点,否则容易掉坑里:
1、首次申报时“预期用途”必须写清楚、写保守: 你第一次报注册(只报治A病)的时候,在产品技术要求、说明书、标签等所有注册资料里,产品的“预期用途”或“适用范围”必须严格限定在你这次申报的用途(治A病)上。绝对不能在里面偷偷摸摸提一句还能诊B病或辅助C手术!提了就是虚假申报,后果很严重。审评批给你这个证,就是只允许你卖去治A病。
2、说明书标签必须管住嘴: 产品上市后,说明书、标签、宣传材料上只能写注册证上批准的用途(治A病)。在没通过变更注册拿到批准前,绝对绝对不能在说明书里、广告里、销售嘴里说你的产品还能诊B病或辅助C手术! 这是严重的超范围宣传,轻则被罚巨款、召回产品,重则吊销注册证。
3、临床试验设计要有“后路”: 如果你一开始就计划以后要增加其他用途,那么在设计首次申报用途(治A病)的临床试验方案时,就要有点前瞻性。比如,收集的病人数据、用的评价方法等,最好跟以后打算做的其他用途(诊B病、辅助C手术)的试验能衔接上,或者至少别冲突。别搞到后面发现数据没法比,或者评价标准不一致,导致变更注册时证据不被认可。
4、变更不是想变就能变: 每次申请增加新用途(变更注册),药监局都会像审一个新申请一样严格审你的新证据(新做的临床试验报告等)。不是走个过场!你得证明这个新用途确实安全有效。如果新试验数据不好,或者设计有问题,变更申请是会被驳回的。所以,后续每个用途的临床试验,都得认真做,保证质量。
5、“核心功能”不能大改: 这种逐步增加用途的前提,是产品的核心硬件、软件、工作原理没发生根本性改变。如果你为了增加新用途(比如辅助C手术),需要对产品本身动大手术(比如改关键结构、换核心算法),那可能就不是简单的变更注册能搞定的了,可能需要重新走注册流程。这点在规划产品研发路线时要考虑清楚。
总结一下:
1、能分步报: 多个用途,哪个做完试验了就先报哪个拿证(比如先报治A病),剩下的(诊B病、辅助C手术)以后再说。
2、后加靠“变更”: 剩下的用途做完试验了,就向药监局打报告申请“变更注册”,把新用途(比如诊B病)加进注册证里。
3、首次申报要“老实”: 第一次报的时候,资料里用途只写你这次报的(治A病),别扯别的。
4、上市后管住嘴: 证上批啥用途才能说啥用途,没批的(诊B病等)打死也不能宣传!否则就是违法。
5、后续试验要过硬: 加新用途的变更申请,审评很严,试验必须好好做,证据必须扎实。
6、产品别大改: 加用途最好别动产品筋骨,否则可能得重新注册。
记住核心: 这个策略是为了让你早点上市回血,绝不是让你省掉该做的临床试验! 每个新用途,该做的试验一点都不能少,该交的证据一样都不能缺。想蒙混过关?门儿都没有!
站点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本站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
郑州思途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医疗器械产品政策与法规规事务服务,提供产品注册备案申报代理、临床试验、体系建立辅导、分类界定、申请创新办理服务。
从事医疗器械注册的小伙伴们可能都为同一个问题苦恼过,那就是医疗器械注册单元的划分。企业所设计开发出的产品,其所包含的产品范围,是否可通过一个注册单元完成注册,从而
医疗器械的使用寿命是指医疗器械从规划、设计、生产、销售、安装调试到使用、维修、维护检测、报废的全过程。而医院使用的医疗器械的应用质量和安全管理在整个寿命过程中占重
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国产化妆品小品牌不少,怕买到假冒伪劣产品,现在的仿造化妆品也不少,外包装还同样有防伪标签,就很头疼。那么,查询国产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信息
随着医疗器械出口的日益增长,根据市场的需求各医疗器械生产厂商需要符合国家和地区的质量体系法规越来越多,所以经常会碰到出处于不同法规或标准的一些比较容易混淆的概念及
刚接触医疗器械CRO行业的小伙伴,在学习文件法规资料的同时,常看到一些英文类专业名词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下面,一起看看常见的医疗器械临床试验专业术语......"
2019年5月31日,国家药监局发布了《关于实施医疗器械注册电子申报的公告(2019年第46号)》,从2019年6月24日正式实施电子申报,从11月1日起提交国家局的注册资料都需要按照电子申报目录
医疗器械注册证是依照法定程序,对拟上市销售、使用的医疗器械的安全性、有效性进行评价,决定同意其销售、使用后发放的证件,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统一制定。"
众所周知,医疗器械分为三类,一类采用备案制,二三类采用注册制管理,等级越高,管理越严格。一类医疗器械都是免临床的,因此备案工作比较简单不繁琐。而二三类医疗器械除免临床产品
临床试验得出正确的结论需要严谨的试验设计,双盲随机平行对照临床试验仍是证据等级最高的原始研究。根据《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设计指导原则》(2018年第6号)(下称《原则》),随
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50号),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时需要提交产品的检测报告,并且注册申请资料中的产品检测报告应当由具有承检资格的医疗器械检验机构出具
行业资讯
知识分享
八年
医疗器械服务经验
联系思途,免费获得专属《落地解决方案》及报价
咨询相关问题或咨询报价,可以直接与我们联系
思途CRO——医疗器械注册临床第三方平台